GALAXY TM银河贵宾会银河贵宾会

【我在国投学四史第11期】“两弹一星”功勋——朱光亚

发布时间:2021-12-09浏览次数:【字体:

  “两弹一星”功勋——朱光亚

  1924年12月25日,朱光亚出生于湖北宜昌。幼年时的朱光亚,跟随父母从宜昌经沙市迁回汉口。由于他的父亲在一家法国企业工作,朱光亚兄弟姊妹在少年时就得以接受西方教育。

  1938年,刚刚初中毕业的朱光亚和两个哥哥被迫转移到四川重庆,先后就读于合川崇敬中学、江北清华中学(今重庆清华中学)、重庆南开中学。

  1941年,朱光亚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。在重庆南开中学的一年半里,朱光亚开始对自然科学有了美好的憧憬;特别是魏荣爵老师讲授的物理学,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;同年,他考入西迁至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(今南京大学)物理系。讲授大学一年级普通物理学的是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赵广增教授,赵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课和介绍学科前沿的课外辅导,使朱光亚受到物理学科新发展的熏陶。

  1942年夏天,当时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在重庆招收大学二年级插班生。在几位南开校友的关心和帮助下,朱光亚报名应试,顺利地转学西南联大。从大学二年级起他先后受教于周培源、赵忠尧、王竹溪、叶企荪、饶毓泰、吴有训、朱物华、吴大猷等教授。众多名师的栽培,使朱光亚学业有了较坚实的基础。

 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,他从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。

  1945年,抗战胜利后,蒋介石提出中国也要做原子弹。于是,国民政府决定派出吴大猷、曾昭抡、华罗庚三位科学家赴美国考察,并要求每位科学家推荐两名助手同去。当时吴大猷推举的两名助手,一名是李政道,另一名就是朱光亚。

  1946年9月,朱光亚等人刚到美国不久就被告知,美国不会向其他任何国家开放原子弹研制技术,加之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很快发生巨变,考察组只好解散,各奔东西,朱光亚进入美国密执安大学(即密歇根大学)研究生院,继续从事核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。

  1949年秋,朱光亚毕业于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,并获博士学位。

  1950年2月,朱光亚拒绝美国经济合作总署(ECA)的旅费,告别女友取道香港,回到北京,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,为大学生开设普通物理、光学等课程;归国前,他牵头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撰写了《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》,呼吁海外中国留学生回国参加祖国建设。

  1952年12月,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秘书处任英文翻译。

  1953年1月,全国院校调整,朱光亚接受组织安排调往东北人民大学(今吉林大学),在新建的物理系任教授。

  1956年,新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。这年,朱光亚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(1957年划归北京大学),担负起为中国培养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的重任;同年4月,朱光亚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  1957年至1959年,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四〇一所(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)研究室副主任,参与由原苏联援建的研究反应堆的建设和启动工作,并从事中子物理和反应堆物理研究,发表了《研究性重水反应堆的物理参数的测定》等研究论文。

1.png

  1959年7月起,朱光亚先后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、第九研究院副院长,主管科研工作,把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到核武器研制的重要工程中。作为技术总负责人,他参与领导并指导了核武器研制任务的分解、确定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、选择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、设立课题并制定重要攻关课题的实施方案等重要工作。

  1964年至1966年,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、第一枚空投航弹、首次导弹与原子弹“两弹结合”试验任务。在短短两年时间内,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的国家之一。

  1967年6月,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的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。

  1969年9月,朱光亚参与组织指挥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,取得成功。中国地下核试验技术取得重大突破,实现了核试验转入地下目标,为核武器技术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2.png

  1970年6月至1982年7月,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副主任,在继续负责组织核武器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的同时,参与组织领导国防科技领域的重要工作。其间,组织和指导中国第一座核电站——秦山核电站的筹建、核燃料加工技术和核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。

  1980年,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后改称院士)。

  1999年1月,任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;同年9月9日,把4万余元稿费捐赠给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;同年9月18日,国家授予朱光亚“两弹一星功勋奖章”。

责任编辑:党群工作部-刘旸

来源:百度百科

排版:孙云茜

下一篇:【我在国投学四史第12期】“两弹一星”功勋——孙家栋

SQL Error: select * from ***_ecms_news where id<'5833' and classid='177' and checked=1 order by newstime desc limit 1

返回

银河贵宾会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地址:银河贵宾会世纪大道669号 邮编:224006

电话:0515-88190190 传真:0515-88190187

苏ICP备94009834号-1 苏公网安备 32090302000324号 朗业技术支持

网站首页
银河贵宾会